从一片落叶到全球风潮
1998年深秋,创始人李明在京都古寺拾起一片枫叶时,不会想到这将成为「自然纪」品牌的起点。叶脉在显微镜下呈现的几何美学,催生了将有机棉与植物染工艺结合的手工围巾系列。如今陈列在巴黎老佛爷橱窗的星空渐变丝巾,仍保留着当年那份对自然之美的敬畏。
被博物馆收藏的意外之作
2015年春季新品发布会上,暴雨导致植物染料意外晕染形成的「雨痕纹」,反而造就品牌被V&A博物馆收藏的经典纹样。这种不的,恰是品牌「顺应自然」哲学的注解,生产总监芳在纪录片里抚摸样布时的泪光,今仍是设计师培训必看片段。
1. 品牌核心理念如何影响产品设计?
每季设计草图必须经过「自然模拟测试」,2022年冬季大衣的羊毛混纺比例调整11次,只为在实验室重现西伯利亚寒风的触感。面料研发中心那台1963年的老式纺织机,仍在进行着现代科技无法替代的天然纤维处理。
2. 环保承诺如何贯穿生产链条?
苏州工厂的太阳能板每年产生32万千瓦时清洁电力,恰好等于江南地区3家旗舰店的全年能耗。水循环系统里游动的锦鲤不是装饰,而是实时监测水质的生产线「安全员」,这项传统从代工厂延续今已22年。
3. 消费者如何参与故事创作?
巴黎高定时装周上的礼服,缀满3682片由全球客户寄回的旧衣改造的银杏绣片。客户服务部特设的「故事回收站」,五年间已收录超过11万件衣物的温度记忆,这些碎片终都化作新品的灵感代码。
4. 线下空间有何独特叙事逻辑?
东京表参道旗舰店的试衣镜内置AR系统,能识别面料成分并播放对应产地的风物纪录片。成都概念店的茶歇区地面,镶嵌着从历代产品边角料熔铸的玻璃砖,形成一条跨越25年的材料时光长廊。
5. 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是什么?
正在敦煌建立的生态实验室,试图用3D打印技术复原丝绸之路失传的矿物染技艺。2023年启用的AI设计助手「枫灵」,其核心算法来源于扫描分析近百万片真实树叶的脉络数据,预示着自然与科技共生的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