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启幕
“第十一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”于2023年9月正式启动,以“品牌的力量:故事驱动未来”为主题,吸引了全国数百家企业参与。本届大赛由中国质量协会主办,旨在通过挖掘品牌背后的文化价值与创新实践,推动中国企业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。参赛作品涵盖短视频、征文、演讲等多种形式,聚焦数字化转型、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议题。
品牌叙事的新时代意义
在全球化与数字化交织的背景下,品牌故事不仅是企业文化的载体,更是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的桥梁。本届大赛特别强调“真实性与创新性”的结合,鼓励企业通过故事传递社会责任、技术突破与人文关怀。例如,部分参赛作品以乡村振兴、绿色制造为切入点,展现了品牌在时代变革中的作用。
多元形式赋能品牌传播
不同于往届,本届大赛引入元宇宙虚拟展区,允许企业通过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叙事空间。同时,短视频赛道的投稿量同比增长40%,反映出企业在内容创作上的投入升级。评委会表示,的品牌故事需兼具“共情力”与“传播力”,既要打动人心,也要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分发逻辑。
行业标杆与新兴力量的碰撞
参赛企业中既有华为、海尔等头部品牌,也有众多中小型创新企业。例如,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通过讲述技术团队攻克电池回收难题的历程,获得广泛关注。评委会认为,这种“小而美”的故事更能体现中国品牌的多样性与韧性,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。
品牌故事大赛的长尾效应
除了赛事本身,主办方联合高校与媒体推出“品牌故事训练营”,帮助参赛企业系统提升叙事能力。此外,获奖作品将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平台进行海外推广,助力中国品牌全球化。有专家指出,品牌故事大赛已从单纯的竞赛活动,演变为推动行业生态升级的长期工程。
参赛作品的筛选标准
评委会强调,作品需紧扣“品牌核心价值”,避免过度营销化或同质化表达。例如,某食品品牌通过追溯原料产地的百年耕作传统,成功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品牌资产。真实性审核机制也被强化,虚构情节或数据造假的案例将被直接淘汰。
中小企业如何突围
针对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,建议聚焦细分领域的故事挖掘。一家专注盲人无障碍设备的企业,通过记录用户真实生活场景,在区域赛中斩获高分。评委会提示,中小品牌无需追求宏大叙事,而应通过细节展现差异化价值。
数字化工具的运用边界
元宇宙、AIGC等技术为品牌叙事提供了新可能,但部分作品因过度依赖导致故事内核被弱化。获奖团队分享经验时提到,技术应服务于情感表达,例如用虚拟现实重现历史场景时,需保留人文温度而非炫技。
国际评委的本土化视角
本届大赛邀请来自欧美、东南亚的品牌专家参与评审。他们普遍认为,中国品牌故事需平衡全球化表达与本土文化特性。某法国评委特别提到,具有东方哲学内涵的叙事方式,例如“”理念在绿色品牌中的应用,更容易引发国际共鸣。
未来赛事的创新方向
主办方透露,第十二届大赛计划增设“品牌IP孵化”赛道,推动故事向影视、文创产品转化。同时,将建立品牌故事数据库,运用AI分析成功案例的叙事模型。这一举措旨在构建从故事创作到商业落地的完整生态链。